球场上的“浪子”,鲁尼到底适合踢啥位置?
本文翻译自ESPN专栏,作者系著名足球战术专家Michael Cox
许多人笃定地相信:没有将鲁尼放置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,才是导致球员最近几年状态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!事实上,就连鲁尼自己都不知道哪里才是“最适合的位置”,只不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压根就没人把它当回事罢了。
2002年,年仅16岁的鲁尼从埃弗顿出道,当时他要在凯文-坎贝尔身后充当二前锋的角色。前者是一名善于空战的老式中锋,而年轻的鲁尼则拿到了可以在坎贝尔身后自由活动的“许可证”。
刚刚进入英格兰代表队时,鲁尼的角色也与俱乐部类似,只是将搭档换成了欧文。尽管欧文与坎贝尔的风格截然不同,但鲁尼却直接地把自己在埃弗顿踢球的套路带进了“三狮军团”,身处欧文的背后,他很少起到穿针引线的效果,更多时间都是鲁莽地带球直扑禁区。
出道初期,邓肯-弗格森、凯文-坎贝尔都成为了鲁尼可以依靠的“大树”
而等到2004年加盟曼联之后,鲁尼的位置就开始变得更为模糊了。当时的范尼号称“小禁区之王”,最接近球门的位置一直被荷兰前锋所占据。如果弗格森爵士准备在前场投入三名攻击手,鲁尼的位置就会靠边;而如果只安排两人出场,鲁尼则需利用范尼身后留下的空当。
两人的配合算不上默契。后来就连鲁尼自己也承认,他觉得范尼并不欢迎自己转会加盟曼联,因为从此之后曼联就不再围绕着他来比赛了。2006年范尼离队,鲁尼和C罗成为了球队的攻击手。
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,C罗从一名发挥不太稳定的边锋,逐渐蜕变成为了球队的头号得分机器;鲁尼在此时期,则只能甘当绿叶,在葡萄牙人身后改踢各个位置。
有时候,他是前锋;有时候,他是球队的10号;有几次,尤其是欧冠比赛中,他被安排到了侧翼——结果其表现往往都能得到媒体的交口称赞。为了C罗,鲁尼一直都在牺牲着自己,直至2009年前者投奔到了皇马帐下。
与葡萄牙人C罗做队友时,鲁尼则做出了很大的牺牲
可以说为曼联效力的前5年时间里,鲁尼一直都在范尼、C罗身后充当“小跟班”的角色。只有从2009-10赛季开始,鲁尼才第一次成为了红魔真正的主心骨。在那个赛季里,他不仅被推至了锋线,而且也拥有了最多的球权。他的锋线搭档换成了贝尔巴托夫,但只有老爵爷把保加利亚人放置在中场时,曼联的运转才会更为顺畅。结果在那个赛季里,鲁尼在各项赛事打进了34球,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同时将PFA、FWA年度最佳球员的奖杯揽入怀中。
然而等到下一个赛季到来时,形势居然又变了。属于鲁尼的“特权”全都给了贝尔巴托夫,保加利亚人虽然成为该赛季的英超最佳射手(并列)但却离奇地被排除出了欧冠决赛的大名单。随着墨西哥前锋埃尔南德斯的到来,鲁尼也干脆变成了球队的10号中场。
2011-12赛季,鲁尼踢的也是这个位置,在其身前活动的队友变成了维尔贝克。在那个赛季里,鲁尼总共打进了27粒进球——这是其职业生涯的一个新高;然而作为串联曼联中、前场的组织者,鲁尼在该赛季却只送出过5记助攻。
除了助攻偏少之外,当时的外界还会批评“身强体壮”的鲁尼在防守时总表现得不够积极。2012年欧洲杯1/4决赛对阵意大利,鲁尼在与意大利“同行”皮尔洛进正面对抗时明显处于下风,而乔-哈特在后场冲鲁尼咆哮、要求其盯死意大利组织核心的镜头,则更为批评者提供了有力的素材。
此时在曼联俱乐部,弗格森又签下了香川真司,一个更适合踢10号位置的日本国脚。不过当球队从阿森纳挖来范佩西后,弗爵爷还是把信任票投给了鲁尼,而这一决定最终也收获了成功。进入莫耶斯执教时期,尽管大批曼联球员的发挥都曾大打折扣,但鲁尼还是在“后弗格森时期”的第一个赛季里的29场联赛中打进了17球。同样地,他的场上位置依然未被固定下来。
针对自己的场上位置,鲁尼也曾屡次顶撞过弗格森爵士
2014年世界杯,鲁尼的表现貌似还可以。他为“三狮军团”创造了一粒进球,自己也亲自打进一球。值得一提的是,首场小组赛再战意大利时,鲁尼的场上位置已经被挪到了左路,或许是因为霍奇森也并不太相信鲁尼能彻底看住皮尔洛吧……这项工作被转交给了斯特林。然而在复盘时,我们却发现:意大利此役最有威胁的球员其实是一直助攻的右后卫达尔米安(后来还成为了鲁尼的曼联队友),而此人恰恰就打穿了应该由鲁尼负责照顾的那一边。
进入范加尔时代后,鲁尼的场上位置就更难被界定了——最初还是箭头,结果越踢位置就越靠后。尽管鲁尼过去曾不止一次地公开宣称,自己对于中场的位置并不感冒,但范加尔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。而且按照范加尔的安排,本队的每一名中场球员都在比赛中有不停骚扰指定对手的义务,正是因为这种刻板的要求,也导致了鲁尼的竞技状态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。
今夏的2016欧洲杯,英格兰改踢4-3-3阵型,霍奇森则彻底将鲁尼定义为了一名中场。这种做法收效不大,鲁尼的传球虽然很小心,但也很难穿透对方精心布置的防线。
回到俱乐部,鲁尼遇到了一件怪事。新任曼联主帅穆里尼奥曾信誓旦旦地表示:“不会再让鲁尼踢中场了。”但在几场比赛里,未能让鲁尼在前场与伊布擦出火花后,他食言了。
未能与伊布形成默契后,鲁尼甚至坐上了替补席
作为仅仅执教了英格兰队一场的“短命教练”,阿勒代斯在对阵斯洛伐克的世预赛中祭出了4-3-3阵型,鲁尼出现在中场中路;而在下半场变阵为4-2-3-1时,鲁尼则成为了英格兰的10号。赛后,“大山姆”曾奇怪地对媒体说道:“告诉鲁尼应该踢什么位置,这不是我的义务”,结果一语成谶……
回顾过去的14年职业生涯,鲁尼几乎很少能在连续两个赛季的时间里守住同一位置。而在加盟曼联之后,他更是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:
2004-09年是第一阶段,鲁尼勤奋、全能、服从战术纪律、而且甘愿为他人作嫁衣。
2009-14年,他则在队内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,而且也始终保持着不俗的进球记录——150场英超联赛打进93球。这足以要求俱乐部应围绕自己来打造球队、哪怕是“稍微偏向自己一些”,虽然球队的战术要求始终都在改变。
而从2014年到现在,鲁尼则已经逐渐失去了竞争力,他失去了威胁球门的能力、跑动的耐久力和战术执行能力。这也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战术板里最重要的一枚棋子了。
由于竞争力下降,鲁尼在最近一场英格兰队的比赛中也成为了替补
“我很自信,在球场上踢任何位置,我都开心,”鲁尼近期曾说过。“当曼联伤兵满营时,我还踢过中后卫和边后卫呢!”
或许,曼联和英格兰的主帅应该按照他说的那样试一试。单纯以球员的近期状态为参考标准,我们要说:鲁尼确实不配再出场了。他的“全能属性”已经成为问题,而不是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