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杯举办地_世界杯预选赛巴西 - emsxbc.com

中年丧马波杰克的终结

原创 鼓童 界面歪研社

为什么我们还是无法快乐?(*剧透预警*)就在所有人为疫情揪心的时候,《马男波杰克》这部曾经丧遍朋友圈的神剧,也在一月的最后一天悄悄完结了。

在最终季,马男不再丧下去,他开始修正过去的错误,试图过一种新的生活,而他的好友戴安·阮也开始尝试写一本自传,来记录自己的伤痛,并打算用一本自传来鼓励其他孤独的孩子。但在日常的琐碎背后,他们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: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糟糕和世界的糟糕之后,他如何开心起来,以及他应不应该、又有没有资格,开心起来。

戴安与波杰克相遇最终季距离第一季已经过去六年,六年里,各种故事围绕这匹中年雄马展开,主角马男波杰克生活在一个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的世界里,他是一位过气的好莱坞明星,在 90 年代他是电视热播剧《胡闹小马》的主角,现在他渴望重返荧幕,于是挣扎就开始了。

和很多人一样,我是从朋友圈和微博泛滥的波杰克截图上认识这匹马的。有一段时间他是丧文化的精神 icon,他的心灵毒鸡汤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世界一点都不好,人生就是一出荒诞剧,后来他的截图渐渐淡出了社交网络,因为在剧里,波杰克的生活一点点变好了,他不丧了,也就不再频繁出现在截图里。

事实上,“波杰克截图现象”是这部剧所影射的现实之一:浮躁的娱乐化和符号化几乎让每一个出现在荧幕上的人都失真了,他们成为了一种工具,成为一种欲望的投射,没有人在意真实是怎样的。推特、Instagram、微博、Facebook、YouTube、抖音、直播平台上,“波杰克截图现象”永远在重复上演,名人出现,被消费,被误读,最后被弃置。现在人们也不再用“名人”这个词,大家都直白地称呼他们为“流量”。

马男主创 Rapheal Bob-Waksberg不过《马男波杰克》的主创团队和作为观众之一的我都同意的一点是:将这部剧视为一部批判现实的讽刺喜剧,对它的价值而言就显得平庸了,揭露好莱坞光鲜亮丽的表皮下阴暗的现实,这只不过是整部剧中最浅显的内容。这部剧塑造了众多值得琢磨的人物,并且始终保持着高水准的叙事方式和故事内涵,每一季都在往更深的地方挖掘它的主角波杰克为何会成为一个酗酒、滥用药物、傲慢、自私、努力想要变好但又频频失败的人。

所以想要变好这样的朴素愿望,与难以克服的现实困境之间存在的差距,让所有人都在这部剧中找到了共鸣,当陶德(波杰克收留的“室友”)对波杰克吼出:“你不能一直做一些烂事,然后自己后悔,就好像后悔有用一样”,每个人的内心都被触动到了。

剧集大获成功后,主创团队接受了《纽约时报》的采访,波杰克的创造者、这部剧的艺术指导兼制片人莉莎·哈娜沃尔特在 2015 年走上了为独立艺术家而生的 XOXO Festival 演讲舞台,向人们介绍这个“很不快乐的人(马)”是如何从她笔下诞生的,舞台上的她用经典的戴安式语气——一种以自我否定作为底色,能在平和中夹带着“shit”和“fuck”的语气——讲述着这一切。

莉莎·哈娜沃尔特这样的一个人创造出一群人对抗否定的故事,让人感觉顺理成章。无论是波杰克、戴安还是其他剧中的角色,他们都在对抗着各种各样的否定,有时这些否定来自外界,但更多时候就像哈娜沃尔特本人,这些否定来自自己。当观众越来越了解波杰克的过去,了解那些朋友的背叛和背叛朋友,了解父母错误的育儿方式带来的毒害和父母的父母对他们的伤害,了解名人为了名利做出的妥协和牺牲,最后就会接触到最核心的问题:如果我碰巧是一个无法开心人,如果我的本质就是坏的,如果我的存在毫无意义,那么我该如何生活?

我渐渐看清楚,波杰克的故事远在讽刺现实之上,比毒鸡汤和丧文学更要高出百倍,它指向的是一个存在主义命题,它关心人该如何生活,关心一个人能否凭借其独立意志成就他自己。

对波杰克而言,他的一切遭遇都在阻拦着他成为内心深处所希望成为的自己。他重回荧幕,出演他自己的精神偶像“一代骄马”的传记电影,并且因为他的演出天赋而进展顺利,但是他被这些好运气和幸福压垮了,在休息室里,他再次聆听着他的母亲对他的“教诲”。

“我知道你想要幸福快乐,但你不会的。你继承了我和你爸爸内心的丑恶。你生来就支离破碎,这是你天生的。”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这一幕:波杰克走进了一个“枪手”写作座谈会,舞台上坐着戴安,他读完了戴安为他写的自传,并发自内心厌恶戴安眼中的波杰克——也就是——真实的自己,他像个无助的孩子向戴安发问:“现在一切都太晚了吗?”他恳求戴安:“虽然我自私自利并有自毁倾向,但我需要你告诉我,在内心深处,我其实是个好人。”

将这种令人悲伤的话题做成动画需要很大的勇气,更需要细腻的洞察力。马男波杰克的创作团队将每个人遭遇的问题,无论是具体的问题还是宏大的问题,都完美地镶嵌在了人物和剧情中。主创似乎在告诉观众们: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存在危机的觊觎之下,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,只不过波杰克的生活崩塌得异常频繁罢了。在此之外,《马男波杰克》所用的艺术手法也充满了一种古怪而精致的味道,而且富有想象力。在第三季的一集中,波杰克来到了水下城市宣传自己的新电影,但因为不知道如何通过水下防护服发出声音,他被迫度过了一个无声的夜晚,因此错过了自己主演到电影的首映礼,并错过了一次道歉的机会;在第五季的一集中,波杰克在母亲的葬礼上讲悼词,那是长达 25 分钟的波杰克独白,镜头里只有一匹棕色的马在不断地讲话;在全剧倒数第二集里,波杰克来到了他自己的梦境中,最终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神智不清,陷入幻觉,但他还是决定在与内心幻想出的戴安的对话中结束自己的一生。

波杰克生活在好莱坞豪华的单身公寓,他有喝不完的酒,有露天阳台和私人泳池,可是他永远无法快乐起来。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是阻止他追求幸福的阻碍,追逐名利不是关键,问题的核心在于,他有没有勇气去接纳那个失败的自己,在生活的摔打中,他能不能说服自己,哪怕是一点点,说服自己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,并且这种意义从来都不来自外界,而来自自己。这个问题,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样的。

戴安最终在压力中崩溃了,她一直没有办法写出她想要的自传。她的朋友卡洛琳问她为什么她如此执着于自传,她向卡洛琳哭诉:“如果我不写,那么意味着我所有的伤痕都失去了意义,它们只不过是伤痕,我这些年的痛苦都成了无谓的蹉跎。”“我曾经那么相信,我经历过的谩骂和无视,最终让我变得与众不同,所以我在小时候就决定长大后要写一本书,来鼓励那些和我一样的小女孩,如果我写不出那本书…”

戴安的话讲到这里就被卡洛琳的回答打断了。

但是,我十分肯定地知道省略号后面是什么:“如果我写不出那本书,我该如何面对当时的自己?”这个问题砸向了每一位观众。

如何面对自己,我没有答案,唯一可以知道的只有生活变化莫测,所以我想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一点英雄主义,但它不是“拯救身边心碎的人”这种英雄主义,它无关奉献,更在于自己,它是“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解救他自己”,这样的英雄主义。

编辑=马乔插图=态萌

原标题:《中年丧马波杰克的终结》